学习会计的核心是什么?

 

谢邀,

那我就来说说我的经历和感受吧,因为我是毫无基础直接上的注会,当时可能年轻有一种莫名的自信,后面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总结,也有了一套思路。

1、学习不能从下往上学,要从上往下学。会计本就是很生涩,我们学习的时候喜欢去抠字眼,实际上这就跟人名一样,不需要太死抠,可以继续往后学习,然后你就发现前面纠结的点在逐步解开。很多人翻开会计书就想去百度名词解释,想去记住一切东西,结果发现每天看3页,然后自己就逐步放弃了。一定要大气的往后走。

2、学完了去做会计题目,你也会发现各种问题,题目中各种不懂的知识点,不懂的概念。这个时候也不要着急,主要原因如下:

(1)你还不熟悉会计的思路,需要一个过程去夯实,这个过程比较慢;

(2)会计的特点就是前后交叉,其实你现在不懂的点在后面就是常识。比如我们在学习第一章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里面的“实质重于形式”,经常会举例“融资租赁”,在这里我们肯定不懂,去百度了也不可能懂,唯一的方法就是假装懂了继续学习下去。

3、所谓的学习,要从上往下学,要有框架,会计尤其是注意框架。比如拿资产来说,我们可以做一个框架出来,通过比较异同,可以同时大概搞懂6-8章的内容。

4、我自己出版了一本注会的《会计》辅导书,目前还是很多人在看,我这里把前言发给你,应该对你帮助很大。

1、“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两者都属于股东的投入。其中,

资本溢价可以理解为投资者投入资本超出其注册资本份额的溢价。比如被投资单位A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万元,股东李某投入30万元以获取A公司20%的股权,而A公司注册资本的20%价值20万元,那么李某多投入的10万元就属于资本溢价。(实收资本更多的是一个“法律”概念,参与控制权比例计算的股东投入,便叫做“实收资本”;不参与控制权比例计算的股东投入,就是“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2、“

其他综合收益”是我们学习会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科目,也是最容易产生混淆的科目之一。在这里要注意,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表,而非利润表!换言之,“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并不影响利润表!

3、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属于企业每年的利润留存项,二者统称为留存收益。比如20×6年甲企业实现了净利润100万元,按照10%提取盈余公积,如果不进行利润分配,那么20×6年的“盈余公积”科目就增加了10万元,“未分配利润”科目就增加了90万元。盈余公积和留存收益的共同点是它们的来源——来源于企业在利润表中所创造的“利润”(收益),这些利润扣除了向股东的分配之后,便“留存”在了企业之中。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盈余公积是被指定了用途的利润(将来我们再来学习这些用途),不可再用于分红,而未分配利润则还可继续用于分红,或者其他用途。

二、什么是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

通过对前面利润表的学习,对于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为:

1、 收入

和费用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各项收入以及产生的各项成本,也即是影响“营业利润”的各要素。此处请大家再将营业利润的公式默写一遍: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2、利得和损失是“非日常活动”产生各项变动。即计入到“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的科目金额。

3、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另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第一种就是前面所说的“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

而第二种之所以将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是因为某些科目的特殊性,若准则允许将其价值的变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则会为企业操纵利润留下可乘之机。为弥补这项制度漏洞,准则规定将这些特殊科目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如“其他综合收益”,这些特殊科目具体运用,在后面的章节中会逐步涉及。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到利得和损失的两种分类之间的差别及其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此处罗列出两道真题。

注意:因为相关知识还没有详细介绍,所以这些题目同学们不会做是正常的,仅体会出题方式即可。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应计入损益的利得的有(  )。(2012年)

A.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B.重组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

C.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

D.对

联营企业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投资时联营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答案】ABD

【解析】

此题目虽然简单,但是也应该有分析的思路:

(1)题目的问题是“应计入损益的利得”,利得分为两种,一种是记入损益,一种是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这里的问题是记入损益,因此这是第一个考点。

(2)具体选项到底是记入损益还是记入所有者权益,暂时还未学。这里可以不用了解太清楚。暂时只需要知道选项C,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利得的有(  )。

A.出租投资性房地产收取的租金

B.出售原材料取得的收入

C.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D.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收益

【答案】CD

【解析】

此题目的跟上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差不多:

(1)题目的问题是“属于利得的有”,因此题目并没有限定是记入损益的利得还是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只要是利得就应该选;

(2)具体的选项大家也还未学习,所以无需了解清楚。首先出租投资性房地产收取的租金属于日常活动利得,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其次,有同学在纠结出售原材料取得的收入是否也应该记入利得?其实原材料也是存货的一种,销售存货不属于利得,属于日常的营业收入

三、什么是”影响损益”

利润表也常被称为损益表,因此影响损益即为影响利润表,反之,一个事项若影响到了利润表的金额,

也就影响了损益。

事实上,影响损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响利润表的整体金额,另一方面影响利润表内部各个科目之间的变动,但CPA考试所涉及的题目中,影响损益即指影响利润表的整体金额,可以由下述例子说明:

【例1】假设从销售费用中转100万元进入管理费用,即销售费用减少100万元的同时管理费用增加100万元,这属于利润表内部科目之间的互相转换,而不会影响利润表的整体金额。

【例2】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其他综合收益”是属于权益表的科目,假设将“其他综合收益”转100万元进入利润表的“投资收益”时,利润表的总金额就受到了影响——利润总额增加了100万元。

第二种情况才是CPA考试中所说的“影响损益”!

【思考】

1、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100万元进入“投资收益”,会影响损益吗(即会影响利润表整体金额吗)?

2、从“其他综合收益”转100万元进入“投资收益”,会影响损益吗?

四、关于“其他综合收益”,我们应该怎么理解?

前面我们了解了“其他综合收益”,也大致知道“其他综合收益”是股东权益的科目,那么对于该科目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下:

为什么会有“其他综合收益”这个科目,既然其他综合收益也有“收益”二字,那为什么不能像“投资收益”放到利润表,是因为我们的准则制定者为了防止企业操纵利润,某些资产的流动性并不强,但是准则也要求用公允价值计量,那么如果可以随便用公允价值计量,操纵利润的空间就很大,所以准则就要求把“其他综合收益”暂时放入股东权益,以免使利润表出现异常变动。

那么既然“其他综合收益”有“收益”二字,那迟早都应该影响利润表才对,什么时候影响呢?假设某资产的公允价值波动记入“其他综合收益”,也就是暂时不记入“利润表”,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够算这笔利润真正实现呢?很显然卖掉的时候才叫真正实现,所以在该类型资产卖掉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分录:(注:分录是下一个知识点,待下一个知识点详解)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成本(或者相反的分录)

五、“借”“贷”怎么回事?

1、“借”“贷”的意思

先看看下面这个表格,最早的资产负债表很简单,就是两边记录,左边记录人家欠我的,这些欠钱的人就是我的Debtor;右边记录“我欠人家的”,这些债主就是我的Creditor。这便是资产负债表的雏形,渐渐的,人们将名词演化成了动词,于是在左边记录就是Debit,在右边记录就是Credit。等到这种记账方法传入中国,就被翻译为了借(Debit)和贷(Credit)。所以,借、贷没有特别的含义,简单的讲,就是左边和右边,在左边记录和在右边记录的意思。

请注意:分录不需要死记硬背!初始理解时速度会稍慢,但随着时间推移、知识沉淀,慢慢就熟练了,平时学习时一边理解一遍动笔写上几遍,其效果是死记硬背远不能比的。为了帮助大家慢慢的熟悉分录,我会对某些分录进行注解,但是各位一定要注意,不管分录简单还是复杂,请勿依赖我的注解,而是应该独立思索原因,然后默写几遍,过

一段时间再默写一些。

举例说明:

甲公司购入一批原材料,已经入库,价值10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首先,原材料属于资产,增加了100万元,应当计入“借”;

同时,用银行存款支付,银行存款也是资产,减少100万元,应当计入“贷”。

分录为:

借:原材料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甲公司购入一批原材料,已经入库,价值100万,货款约定下一个月支付。

首先,原材料属于资产,增加计入“借”;

同时,“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科目,负债在公式右边,增加记“贷”

分录为:

借:原材料 1 000 000

贷:应付账款 1 000 000

甲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一笔广告费用50万元。

首先,广告费用属于销售费用,费用也就是成本,在公式的左边,增加计入“借”;

同时,银行存款减少了,资产的减少计入“贷”。

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500 000

贷:银行存款 500 000

六、什么是“摊余成本法”

注意:所谓“摊余成本法”,这并不是会计上面很明确的一种方法,我在这里提出所谓的“摊余成本法”,希望在这里给大家树立一个基本的理念,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会多次用到。

所谓的摊余成本,通俗的含义就是“你真正欠人家多少钱”或者“人家真正欠你多少钱”!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债券A的票面金额为1000元,票面利率是7%,每年付息,但若市面上正常利率水平为8%(所谓正常利率8%的意思就是投资任何其他资产都能达到8%的收益),请问你会不会花1000元去买这份利率只有7%的债券?很显然你不会。那么债券A的发行方要如何做才能售出他的债券?只能以低于1000元的价格出售才会有人买!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要明

白两个问题:

1、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通常不相等,因为票面利率是债券发行方自行规定,而市场利率是整个市场中的真实利率。

2、票面金额与实际支付的对价通常也不相等。根据市场参与者的理性假定,当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理性的发行方不会选择将债券定价为票面金额;而当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理性的投资者不会选择去购买一份售价同为票面价值但收益却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债券。

紧接上面的例子,假设李某投资950元买了一份债券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A,我们来分析一下:

期初时,李某实际借给债券发行商950元;

期末时,按照市场利率计算,李某应获得950×8%=76元的投资收益;

债券A每年付息,那么期末时发行商应支付李某1000×7%=70元的利息,即发行商在期末偿还李某70元;

此时发行商实际欠李某的金额为950+950×8%-1000×7%=956元,这就是第一年年末的摊余成本。

总结上面的分析过程可以得到公式如下: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市场利率)-当期应当收到的现金(或支付的现金)

这个公式也可以拆解开:

1、本期投资收益(或财务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2、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或财务费用)-当期应当受到的现金(或支付的现金)

【注意】

摊余成本的概念很多题目中都会遇到,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形成其计算思路。

对于债券持有人来讲,每个计息期期末发行商偿还的利息均应计入到“应收利息”科目中去,即该笔利息不一定能够立刻收到,比

如实际上每年1月5日才能收到上一年度的利息,这个细节对摊余成本的理解没有影响。

【例题】2014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 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 088.98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14年1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

求2014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2088.98万元

本年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2088.98×4%

本年收到的现金=2 000×5%=100(万元)

期末摊余成本=2088.98×(1+4%)-100=2072.54(万元)

那2015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呢?

你们自己计算!一定要动笔!

七、什么叫折旧,什么叫摊销,什么叫资产减值损失

1、初始买入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时,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从上面的分录可知,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在购入时并不影响损益,但追其根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作为经营活动所必备的资源,是要计算其使用成本的,那么通过何种方式计量呢?这就涉及到会计学中折旧和摊销的概念。比如预计一台设备使用寿命为10年,在不考虑残值的情况下,按照平均年限法,每年将该设备的初始取得成本的1/10计入成本中去,就是通常所说的固定资产折旧;相应的,在无形资产的计量中,这种类似的情况叫做摊销。

2、固定资产折旧的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管理费用(企业管理部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销售费用(企业专设销售部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其他业务成本(

企业出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研发支出(企业研发无形资产时使用固定资计提折旧)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贷:累计折旧

分录解释:折旧的意思就是将固定资产记入费用,因此固定资产的用途不一样,记入的费用科目也不一样,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3、资产减值损失

所谓资产减值损失,意思就是,根据会计的谨慎性原则,预计未来某资产将会贬值,即其实际价格将低于现在的账面价值,对此要提前计入损失。对此,会计上专门设置了利润表科目“资产减值损失”,当企业预提某项资产减值损失时,当期的利润便会相应减少;相反,当企业转回以前计提过多的某些资产(例如应收账款和存货)减值损失时,当期的利润便可以得以增加。资产减值损失是一个相对来说受管理层操纵比较强的项目。

举例来说,当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相关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注:损失的增加计入借方)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注:该科目属于资产的抵减科目,造成资产减少,计入贷方)

八、什么叫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

所谓账面余额,英文叫做Account Balance,这里的Account是指账户,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旧、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因此也叫作账面原价。

所谓账面价值,英文叫做book value,这里的book是指账簿,所以账面价值其实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

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以固定资产为例,在企业的账簿中,与固定资产相关的账户包括: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三个,因此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以表述为: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户的账面余额-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九、什么叫“资本化”,什么叫“费用化”

简单来说,资本化支出计入形成资产的成本,通过折旧摊销在使用期内扣除,而费用化的支出就是当期发生就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中,以后不再扣除。举例说明:

对甲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总共花费了10万元。对于耗资巨大的改建项目,不能直接计入“管理费用”,而是将改建支出10万元全部计入到甲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中去,在之后的使用年限内通过固定资产折旧不断的计入费用中。改建支出资本化的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假设对甲固定资产进行修理,总共花费了1000元。对于金额微小的日常修理项目,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中,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 000

贷:银行存款1 000

有同学在纠结,怎么能够判断什么叫金额大小,什么时候应该资本化,其实金额大小只是本书在这里为了便于理解而举例,在做题的过程中,题目会清晰的告诉考生到底是否应该资本化。

十、什么是“增值税”

增值税这个税种稍显复杂,在CPA的会计科目中,我们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原理即可,至于增值税的详细细节,属于CPA考试《税法》科目的范畴。在会计中,增值税的税率一般默认为17%。

为了没

有学过税法的同学在这里简单理解,我们就将增值税简化一下,待你们学税法的时候再详细学习,你们会发现我们这里的解释并不是100%的准确。

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增值税=现金,即增值税发票=现金票据。

顾名思义,增值税是价外税(即价格之外需要缴纳的税,不包含在价格之内,需要单独收取计算,通过下面的例题可以更清楚的理解价外税的含义),即应税项目产生增值后才需要交税,举例说明:

这就引入了价外税这个概念:

1、首先乙公司去找甲公司购买原材料,价格是100万元,另外支付了17万元的税款,合计支付了117万元;这个17万元叫做进项税额!

2、乙公司销售给丙公司最终产成品,最终售价是300万元,另外还收取了51万元的税款,合计收取了351万元;这里51万元叫做销项税额!

3、这个时候乙公司需要去税务机关缴纳34万元(51-17)。因此乙公司有进项税额,那么不管是哪一笔,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抵扣,这样就保证了差额征税!

4、例题中的17万元和51万元,都是价格之外单独征收的,这就是价外费用,这就是增值税的征税原理,也是为了避免重复征税而设计。

我们可以看见,对甲公司来说,17万元是在100万元之外单独给,对乙公司来说,虽然给了17万元的增值税给甲公司,但是收到了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去抵扣乙公司应该缴纳的销项税额。乙公司支付的17万元在税务机关那里就起到了现金一样的作为,丙公司拿到51万元的票据之后,将来可以在税务机关抵扣,所以在会计中,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增值税发票=现金票据”。

通过几道例题加深对增值税的理解:

1、甲公司用银行存款购买一批原材料,购买价款100万元,并取得了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17万元,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000

贷:银行存款 1 170 000

注:在这个分录中,支付的增值税有单独的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没有影响原材料的账面价值。

2、甲公司销售一批存货,销售价格是100万元,该存货的成本是80万元,未提取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 17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000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800 000

贷:库存商品800 000

上面这个分录可能不熟悉,在存货章节会学习,但是这个分录告诉我们增值税是价外的,并没有影响存货销售的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是100万元,成本是80万元,实现了毛利润是20万元。

3、甲公司用一批存货交换乙公司20%的股权,该批存货的公允价值是100万元,成本是80万元,未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本案例中,甲公司用存货换取长期股权投资,也就相当于把存货卖掉了,总共给乙公司了两件东西,一件是价值100万元的存货,一件是一张17万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就是总共付出了117万元,所以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1 17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000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800 000

贷:库存商品 800 000

大家可能对此例题的科目和分录还是比较陌生,放在这里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家认识什

么是增值税,在用存货交换股权中,甲公司不仅付出了100万元的存货,还需要给对方开具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付出的成本应该是117万元。具体的分录了解即可,在后续的章节会逐步学习。

十一、哪些资产需要缴纳增值税?

目前,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销售都需要缴纳增值税,但是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有很多疑惑,为什么有时候需要计算增值税,有时候不需要,在前言我就做个简单说明:

一般情况下题目会告诉我们是否考虑增值税,如果题目要求我们不考虑,那就不用管增值税。

1、存货一般是会涉及到增值税,除非特殊情况题目明确告诉不用计算。

2、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由于是历史遗留问题,一般情况下销售是不用计算增值税,除非题目明确说明需要计算

注意:这些知识只是针对会计科目,在税法中会有详细的规定

十二、何谓“终值”何谓“现值”?

由于在后面的章节也会涉及“终值”和“现值”的概念,但是在会计这里只需要懂的相关概念即可,并没有什么运算。

(1)所谓终值,就是未来的价值,也就是未来到期之后的最终的价值。所谓现值,就是现在的价值,既是将来将支付一笔钱,在当下看,这笔钱现在值多少钱。

(2)不管求终值还是求现值,在本书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复利终值(或现值),一种是年金终值(或现值)。

①复利终值即是期初放一笔钱,放到到期价值多少,而复利现值则恰好相反,是到期日需要拿到一笔固定的金额,现在应该存多少钱。

十三、

发行股票的分录如何写?

在本书的前面章节也会涉及到公司发行股票的情况,因此在这里简单讲解一下,帮助各位打下基础。

1、所谓发行股票,既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进行募集资金。股票有面值(通常是1元),也有公允价值(市场价格),公允价值和面值之差就是股本溢价。

甲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0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是1元,公允价值是3元,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3 000 000

贷:股本 1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 000 000

看看这个分录,银行存款属于资产,增加应当计入“借方”,而“股本”和“资本公积”的增加,属于投资者投入,增加应当计入“贷方”!

2、如果为发行股票支付了发行费(佣金),佣金应该冲减股本溢价

甲公司为发行股票支付了10万元的发行费用,分录为: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思考】请问此次发行股票确认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金额是多少?

确认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金额为190(200-10)万元!

个人认为,会计的核心是记录计量,把一个东西如何换成会计语言。

学习会计的核心是人,首先自己要下定决心,不偷懒,这个才是最关键的核心。

不要因为被室友的一顿饭、被姐妹的一次逛街,兄弟的一次游戏等给勾走,原本明明准备学习4个小时的,结果因为这些事儿一天就没了,复习就断了!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基础知识,那么会计的基础知识主要是:

重点核心知识汇总:

一、应收及应付款项

本考点易与应收账款与收入确认、增值税的核算结合出题

二、存货

存货成本的确定、原材料、周转材料、

委托加工物资、库存商品的核算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题和不定项易出题

更多细节知识,大家可以点击下面推荐的课程去感受试听一下,你会对会计的核心知识和学习方法知道更多。

2022年CPA明星讲师班+CPA学习方法提分课,限时特价!¥1.00已失效 

三、固定资产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易出多选题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易出多选题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四种)不定项选择题

四、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五、收入

六、增值税法律制度

七、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八、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下面和大家说说,当一名会计的好处把~~

1、做会计不常出差。

对于一个以家庭为重的女性,在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做会计,工作轻松,可以两头顾及。也许当你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2、会计不吃青春饭。

虽然说会计不一定是越老越吃香,但肯定不是吃青春饭的职业,至少可以干到自己正常退休。每个单位都需要会计,只要自己好好学习,就业问题不大。做会计无须承担大的经营风险和经营压力,年纪越大越能接受这个职业。

3、会计能让你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

现在和会计相关的考试也越来越多,通过考试,可以让自己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始终奋斗在考试的前线,使自己越来越有斗志,越来越年轻。

而且做会计也需要不断地学习,需要做到老,学到老,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会计人学得好就能够运用得好,学习和工作相关性大,不像有的学科,学和做脱节。

会计人既可以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又可以在做会计的过程中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时的快乐。

4、会计可以让你变得更细心。

会计需要静下心来做,自己喜静不喜动,性格非常适合这份职业。

会计工作需要仔细,可以培养一个人细致入微的精神,做会计可以帮助自己改掉马大哈的坏毛病。

5、深入了解行业。

做了一个行业的会计可以熟悉这个行业经营内幕和管理信息。因此,对有兴趣自己创业的人来说,选择会计岗位就是选择创业前的热身。

6、会计入门对学历的要求低。

大多时候你只要一张会计从业资格证就能入职。当然如果你不甘满足于基础的岗位,那么就需要从各方面来提升自己,比如考证提升: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资格证、中级会计资格证、高级会计资格证、注册会计师等,考取会计专业证书是会计人员升职加薪的必经之路。

当然,实务经验也是会计人获取高薪的一个竞争砝码,初入职场的人缺少实务经验,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实操课程,提前为自己充电,增强职场信心和竞争力。

以上~

它是谁

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或者 去了哪里

得到东西就要付出代价。